支持多維,請點擊我們贊助商的廣告

《天葬》  王力雄 著

第四章主權與實力(1)

【多維連載】

中國和西藏以東方式關係交往了上千年,雖說也有交惡之時,總體來講是和諧的。直到雙方開始接受近代國際社會的主權觀念,需要把原來的東方式關係按照新標準重新定位和梳理,這時西藏是否屬於中國,名義與實質就必須統一,再不能像原來那樣分離。這是兩種不同系統所進行的轉換,首當其衝的問題在於如何才能完成轉換,如何才能把原來模糊的東方式關係轉變成清晰的主權關係呢﹖

既然過去的東方式關係是模糊的,就決定了不可能以西方式的清晰將其爭辯明白。事實上,雙方雖然一直按照新的主權體系尋找各自的依據,卻只能是越爭越糊塗。

在我看,從東方式關係轉換到西方式關係,在這樣完全不同質的兩個系統之間實現轉換,是不能按照後者的標準去評價前者的,尤其是不能按照後者的標準重新安排前者已經形成的關係。現實的態度應該是承認既成事實,而對舊系統和從舊系統向新系統轉換過程中的是非“既往不咎”。

這種結論似乎缺乏道德基礎,既成事實大部分都是實力較量的結果,認同這種既成事實似乎是贊成“以大欺小”。不過我認為這實在是別無選擇。實力並非僅是從東方體系向現代主權體系轉換的現實依據,其實也是主權體系自身得以維繫的重要基礎。現代國際關係中的威懾、談判、影響力、均衡、妥協等關鍵因素,實力在其中的作用都是一目了然的。連西方世界的領頭國──美國的誕生,也是實力的結果。不是嗎,墊在美國立國基礎下的,是道德更多,還是印第安人的屍骨更多﹖

二十世紀上半葉,中國的國民黨政權分不出足夠實力西顧,又受西方制約,西藏因此才可能保持四十年獨立。等到中共奪取了政權,大陸統一,沒有大敵,國際關係上不再受西方制約,而結盟的蘇聯無意干涉中國對西藏的行動15。兩個妨礙中國把西藏納入主權控制的因素都不復存在,這時,在實力上佔有絕對優勢的中國就一定會重返西藏。

1、不成對手的較量

我在青海果洛旅行時,聽當地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﹕當年中共軍隊準備進駐果洛地區時,先派人與果洛大頭人進行接觸。果洛部落素以驍勇善戰著稱,男人經常從事劫掠作為謀生手段。據說果洛大頭人當時可以調動八千男人參加戰鬥。在接待中共軍代表時,大頭人集中了他的上千戰士在周圍揮槍舞刀,列隊奔馬,盡情炫耀。隨後他以得意口吻向中共代表扎西旺徐﹙也是藏人,後任中共政權的青海省副省長﹚提了一個著名的問題﹕“中國大還是果洛大﹖”

十三世達賴喇嘛流亡印度時,在準備去見英國的印度總督之前也問過一個問題﹕“總督會講藏話嗎﹖”〔1〕這種故事多少令人聯想起“井底之蛙”的寓言。一九四九年九月三日,中共針對西藏政府七月份的驅漢事件發表了一篇題為《決不允許外國侵略者吞併中國領土──西藏》的社論,第一次明確提出了“要解放西藏”。面對正在勢如破竹佔領整個中國的中共,西藏政府以“西藏外交局”的名義發表了一封被認為“天真得出奇”的信給中共領袖毛澤東,要求中共不得進入西藏,並且還對歷史上已經劃歸了中國內地省份的領土管轄權提出要求16。

不過,從目前得到的材料看,即使是中共高層,在與國民黨進行的內戰取得全局勝利之前,也沒有認真地考慮西藏問題。一九四九年三月舉行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,對各大野戰軍進行的戰區劃分還不包括西藏。直到一九四九年十月宣佈成立中共的“中華人民共和國”之後,重新調整戰區,西藏才劃歸當時由劉伯承任司令、鄧小平任政委的第二野戰軍。

但是,因為中共佔領中國的戰爭是由北向南推進,第二野戰軍在西南的作戰任務還很重,而西北的第一野戰軍﹙簡稱“一野”﹚戰事基本結束,所以中共中央曾設想先由西北軍區﹙以一野為主﹚負責“解放”西藏,而後再由西南軍區負責管理西藏。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到兩個月,毛澤東給西北軍區的彭德懷發出準備進藏的電報。電文如下﹕德懷同志並告賀習劉17﹕

[多維主頁] [每日一章目錄] [上一章] [下一章] 


[請發表您的評論] [原書郵購]

明鏡出版社特別授權


多維信箱: cnewsnet@chinesenewsnet.com